《桂林山水》课后反思
《桂林山水》是一篇文字优美,脉络清晰的文章,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,除了个别新词需查工具书以外,就是首尾引用的两句话,也能够通过自学自悟来进行理解。
由于孩子们课前都进行了预习,给课堂学习带来了较好的效果。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:
朗读课文时都比较流利,即使是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,也都有了很大的进步。比如刘有朋,以前每次轮到他朗读课文时,都会听到断断续续的声音,同学们的评价是结结巴巴,胆子小且读得不够通顺,但这一次受到了同学们的肯定!听写词语和默写重点段落的作业做得非常好。一半的同学全对,得了A+9,没有任何错误,因此我对他们进行了表扬。课堂上对课文进行感悟理解时,几个同学很快就课文的脉络、文章的写作手法表达了自己的见解,由此看出孩子们的确在阅读能力上有了一些可喜的变化。背诵的情况也很好,绝大部分同学的背诵都能快速过关并能接受老师和全班同学的检查。
在两个课时的语文课堂上,我是颇有感触。我们班是个两极分化比较严重的班级,好学生令人惊奇,学困生让人担忧。问题比较大的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,其中寇少杰的学习让我无从下手,应该说他不是个懒惰的学生,但是学习的基础、学习的速度、学习的能力和学习的方法与其他同学相差的距离非常远,我想我更应该思考的是,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如何利用班级资源帮助学困生有所提高。